昔日西大街上的“文化商圈”——第一樓

來源:
藝網(wǎng)資訊
發(fā)布時間:
2022-12-18 12:36:17
分享至:

摘要:昔日西大街上的“文化商圈”——第一樓

昔日西大街上的“文化商圈”——第一樓

吳蔚 文/圖

      昔日百姓到保定府,到了西大街,要看第一樓,看紫河套,看老馬號、這是保定古城西大街的“亮點”,都說不看這幾個地方,等于沒到保定。而這幾個姑且稱為“小商圈”的“亮點”,必經(jīng)之路是西大街,是這幾個“亮點”的紐帶。

      建樓

      清末民初,西大街進一步形成保定古城主要商業(yè)區(qū)。1912年3月,保定駐軍猝然嘩變,大肆搶掠,縱火燒焚街市,延續(xù)兩晝夜,商戶損失慘重,為災(zāi)后重建商業(yè),恢復(fù)市場繁榮,保定商會總經(jīng)理孫鳴皋邀集地方名士姚丹坡、賀宗儒、張捷三、樊榕、程錫侯等出面,呼吁慈善團體鼎力襄助籌資,在西大街上建立了“第一樓”,它建成晚于天華市場而早于濟善商場,和馬號濟善商場相通。“第一樓”等為中心的西大街、馬號商場,再度成為保定府商業(yè)繁華區(qū)。

西大街上第一樓是在建天華市場后,由徐水楊村王氏出資興建,這是保定第一座融民族傳統(tǒng)特色與西方造型為一體的長方形環(huán)狀磚木結(jié)構(gòu)二層樓式建筑,第一樓臨街一層正中是大門,二層正中上部有“保陽第一樓”的金字牌匾。保定位于府河之陽,故稱“保陽”,題字的是晚清末科狀元劉春霖,惜匾額已失。

1671338376aba74c

      1912年籌建第一樓側(cè)影

      第一樓是一座長方形的臥磚到頂、中西合璧的灰樓建筑,正面兩角各凸出—塊,建成三面有窗的圓形塔樓,它的平面布局是一個英文“U字形”,兩側(cè)兩端連接,樓體西北、東北臨街的兩個角兒各建有一個略微向外突出的圓形帶窗的棱柱形三層西式頂角塔樓,樓頂建有圓拱形塔帽。特別強調(diào)一下,昔日第一樓本身主體是二層,但塔樓高三層。

進入第一樓,基本布局呈方形,四面環(huán)護內(nèi)部;它連接立面很有特色,第一樓的臨街里面,住里面開開間,中間這一間主軸線的這一間是方門,對外兩側(cè)各開西式六角形拱心窗戶,受西洋建筑風(fēng)格影響,用西方式百葉窗;而正面兩側(cè)迎面中部樓頂砌有女兒墻,墻面加有很多裝飾造型,女兒墻下正中部則嵌有劉春霖“保陽第一樓”匾額,又是典型的中式氣派,建筑別致;四周為二層樓體,樓中心是上下貫通的封頂式天井,天井上架有頂棚。進門樓內(nèi),天井一層為四周環(huán)廊的中式板門敞開店鋪,昔日樓下有鞋帽、京廣洋貨、文具紙張、梳篦、金銀飾品等各種買賣鋪戶。四角建有木質(zhì)樓梯,樓板也是木制的,樓梯轉(zhuǎn)角處開有圓月洞窗以透光。廊后為西式通體玻璃窗店鋪,東西樓為保定最早的美章、三濱、國風(fēng)照相館,櫥窗及樓柱上掛有巨幅明星肖像或戲照。北樓和西樓小部分是鑲牙館和一間眼醫(yī)館。

      憶舊

      老保定回憶,第一樓南部中間有門,東邊連接馬號同益商場。第一樓中二樓東、西、北三面連通走廊,塔樓到一樓一路各角都有秀美精巧的樓梯,可從東北角上來,從東南角出去,或西北角上來,西南角下去,任何一個角都可以出入,如走迷宮。

      第一樓最紅火的時期是民國初年,1928年后,第一樓日漸蕭條。為拓開與第一樓的通道,于1930年代起建起同益商場。據(jù)王一之《昔日故園》回憶:“第一樓是1930年代保定唯一樓式商場。像北京前門外的勸業(yè)場,在四周樓房商戶中間,一層仍是貨攤形式。歷史上也許它曾繁華過,但在1930年代時,它顯然冷落了。和馬號、天華市場相比,它處處顯得陳舊。大概商家也任其老舊,地板踩出的坑洼不去修補,斑駁脫漆的門面也不去油刷。全樓(尤其樓下)照明不足,光線昏暗;特別是那些樓柱前懸掛的巨大的鏡框里,全是民初過時樣式的戲裝劇照。旦角服裝上有連環(huán)式的圖案,領(lǐng)子高得支著或蓋著演員的下頦,旦角貼片子不貼‘小彎',由頰至額貼片,尖角直上腦門;嘴唇只畫當中一點,抑取‘櫻桃小口'之‘美'?更裝點得全樓古董氣十足,讓人覺得一進樓又退回了多少年。……

      像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樓的照相(像)館。美章照相館地處西大街第一樓東,股東章氏。章氏原籍浙江紹興吳村,祖上清代為官北上赴任山西太原,再遷保定定居。后代家道中落,以教私塾維持家計。傳至章立魁輩,兄弟五人,行二章德魁與石姓二人在蓮池“神州照像館”學(xué)徒,出徒后二人合資在西大街開“美麗照像館”,不久因經(jīng)營欠佳,石氏退股,章氏自東選第一樓址開辦“美章照相館”。章德魁膝下六子二女,保定解放初,本支遷往東耀街,不久將店中經(jīng)營交二子章樹斌管理,直至公私合營。三濱照相館地處西大街第一樓東樓,于民國元年(1912)開業(yè),李魁三和梁杰生合伙經(jīng)營。1945年后由李華青獨營。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稱紅旗照相部??箲?zhàn)勝利后,王宗在第一樓西樓開辦“國風(fēng)”照相館。“美章”“三濱”等成為古城聞名的照相館。

      劇場

      第一樓南面是第一樓劇場,別名別有天茶園,開業(yè)時間約在1912年后,經(jīng)理張樹來(學(xué)名張穎悟)。建筑上靠天井是板式格扇窗,東西樓梯兩側(cè)各有一門,正廳場內(nèi)設(shè)有帶半躺半臥的茶座、茶具、干果碟,亦有方桌長凳,能坐近100人。南面正中坐南朝北設(shè)一座演唱小臺,臺下兩側(cè)坐著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藝人,茶客坐在板凳上可邊喝茶,邊點曲,演唱的是京韻、梅花大鼓、天津時調(diào)、單弦等曲種。不少著名曲藝藝人多曾在此獻藝,20年代前后,即不斷由京,津聘請年輕鼓姬前來演出。據(jù)1934年11月18日《風(fēng)月畫報》載:“秋燈夜雨話當年”一文,作者王季龍對1924年以前保定第一樓書場的回憶,有北京孫、韓、李3名鼓姬在此獻藝,1937年5月12日《風(fēng)月畫報》載“最近數(shù)月,添聘了幾位京角,如馮惠蘭,北平人,唱平韻大鼓,中身材、具健美,能曲甚多,舉止言談,雅而不俗……另有蔣淑仙亦唱平(京)韻大鼓……”不難看出,當時外來的京津鼓姬,都是年輕的女性,像上面提到的孫、韓、李三名鼓姬,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3歲,故京韻大鼓在保定時有傳唱,著名女藝人駱玉笙曾在此演出;30年代亦曾有郝振基等昆曲名角在此獻藝。昔日在這里,當?shù)氐拿耖g藝人,京、津一帶的名角、鼓姬,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聽曲者除—般市民外,更有不少尋歡作樂的官、商、軍、警等,據(jù)《風(fēng)月畫報》記載:“他們往往憑勢力或金錢,長期按月包定一方桌(茶園池座皆為方桌。長凳)晝夜到場,風(fēng)雨無阻.當時書場有點唱之例,點唱一曲大洋一元,由檢場者高呼某某爺點某唱某曲,出錢者有不可名狀之愉快,歌者亦特別賣好,如此一段光陰,彼此雖未談話,而已皆熟悉”。據(jù)1935年7月15日《大公報》在“保定一瞥”中記載:“娛樂方面第一樓有家落子館,聽說是全靠著歌女的附業(yè)來維持營業(yè),歌手每唱完一段,就手掌小笸籮親自下臺向顧客要錢,這是平津從沒有的現(xiàn)象,所以一些純?yōu)槁牳璧娜藗?,很難在這里久坐。”

      舊社會曲藝藝人,每唱完一個段子收一次錢,然后由下一個人唱,唱完再收錢,依次類推,歌者唱完一段收款就走,一是為了趕下一個場子,另一方面可做其他營生以養(yǎng)家糊口??梢娤蟮谝粯沁@樣的書場,舊日成了有錢有勢者的歡場。民國后期,連年混戰(zhàn),民不聊生,正如民國二十六年(1937)5月12日天津的《風(fēng)月畫報》所載:“有著卅多年繁華的保定第一樓書場,隨著市容蕭條,商業(yè)凋敝,縱然沒有壽終正寢,卻也只是茍延殘喘,勉強支持。”

建國初期,第一樓劇場曾有西河大鼓名藝人李成林等在此演出“新書”。河北大學(xué)呂志毅先生回憶:“第一樓二樓南面我記得還有專門一個劇院,是演唱的一個場所。有時候我們撩開他門簾看一看,那里邊排著隊有一些個演唱的節(jié)目”。

1671338457ce5602

      1963年電影《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西大街劇照,前方二層樓為第一樓,右側(cè)是萬寶堂藥店

      商圈

      第一樓等在西大街形成“小商圈”連成市場群,為保定的通衢鬧市,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根據(jù)陳伯濤先生《保定老字號》統(tǒng)計,20世紀40年代末,第一樓商號名錄如下。百貨店:明源、元記、源昌、雙義、泰記、隆泰、和生、東華、東茂興、華興、順昌興、永昌祥、聚興隆、海興涌、怛昌義、瑞豐隆、裕昌商行、來興商行、義德和李鳳春、王徐氏、劉殊義、閆崇海、商君平、李書錕、臧萬順、商英模、王滿倉、段文彬、張耀東等鋪攤。鞋帽店:同和祥、慶成、玉豐、振興、慶記、奎記、利生、慶余、義豐。鑲牙館:榮華、愛齒、榮壽堂、雙興和黃慶祥、張伯泉牙館。布店:瑞異祥、林茂、元隆和汪俊華、王永祿鋪攤。皮革:義興隆、大中廠。刻字:源昌、文興。鐵貨:同德昌和鄧煥章、趙書棟。藥鋪:新亞、中西。還有德興齋表店、集林齋故物店、興盛紙店、洪盛干鮮店等。第一樓有內(nèi)的書店有:霖林閣,開業(yè)時間民國十二年(1923),經(jīng)理王金堂,資金131元,店員2人;明道書局,開業(yè)時間民國二十三年(1934),經(jīng)理梁恒升,資金610元,店員3人;此外還有新華印刷局、東光書局等。第一樓有內(nèi)照相館的三濱照相館(在西大街第一樓50號),國風(fēng)照相館(在西大街第一樓48號)。

      西大街第一樓,至今還存留在老保定的記億中。1963年電影《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在這里拍了一些特寫鏡頭,從老電影中會看到這個場面。根據(jù)河北大學(xué)呂志毅先生回憶:“第一樓當時也被人們叫做‘天下第一樓',就是在當時起了這么一個名字,當初建樓之人覺得這個地方有點‘唯我獨尊'的意思,在保定這就稱為‘天下第一樓'了,匾額寫成‘保陽第一樓'。這個樓呢,我曾經(jīng)經(jīng)常去,印象很深。那里邊有照相館、鑲牙館、首飾店,還有各種商店”……。一位老保定回憶:“文革”前他常爬上第一樓木質(zhì)樓梯玩耍,昏暗中看到牙科櫥窗里人體解剖模型,嚇得咚咚咚跑下樓,這個場景他終生難忘。

1671338497e47567

      民國二十七年(1938)西大街第一樓霖林閣書店出版的《弟子規(guī)》

      后隨舊城改造,1970年代,西大街第一樓被拆除。第一樓等在西大街的“小商圈”文化,成為如今不可復(fù)制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