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楊公祠與古城保定文化

來源:
藝網資訊
發(fā)布時間:
2022-11-19 21:17:07
分享至:

摘要:?西大街楊公祠與古城保定文化

吳蔚 楊蕾文/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為了紀念明代諍臣——楊繼盛。在北京西城接待寺街智達胡同、河北容城、保定市金線胡同、皇華館街等地為他建了多處祠堂,受到后世敬重,成為中國古代仗義執(zhí)言的經典代表。保定的楊公祠有兩處,一個位于金線胡同,一個位于皇華館街。

       金線胡同楊繼盛祠堂 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直隸監(jiān)察御史郝杰上奏,在楊繼盛故鄉(xiāng)保定府金線胡同為其立祠?;实鄱?ldquo;旌忠祠”。金線胡同楊繼盛祠堂正殿為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正中曾經塑楊繼盛像,前為卷棚抱廈,建筑面積112平方米。祠內原有碑石8通,有的砌入墻內,文字不可見,有的漫患不可讀,只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重修旌忠祠記》和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繼盛的《諭妻》碑保存基本完好。兩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內各豎一碑,一碑刻楊繼盛彈劾仇鸞寫的《罷馬市疏》,一碑刻楊繼盛彈劾嚴嵩寫下的《劾嚴嵩疏》。傳說到了后來,百姓認為此地風水不好,又在皇華館街修建了同樣的楊公祠。1984年6月,該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原建筑四周各外擴5米。2003年楊公祠在舊城改造時得到維修。

       皇華館街楊忠愍公祠堂 皇華館街的楊公祠——楊忠愍公祠堂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清代曾作過翻修,有山門三間,正殿三間,左右?guī)扛魅g,正殿為硬山頂,首部為卷棚抱廈,面寬12.6米,進深11.3米,建筑面積142.3米,總面積756平方米。1984年6月,該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門外5米,西至黃驊?zhàn)^街,東和北各至墻外1米。2014年12月5日,擁有400余年歷史的楊公祠修繕工程宣告竣工,一代忠臣的祠堂重煥光彩。

祠堂大門由青磚灰瓦砌成,格外肅穆。“旌忠祠”牌匾懸掛于祠堂大門正上,兩側有金屬欄桿合圍,兩尊石獅挺立門前。“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兩行楊繼盛筆下的名句以草書寫就,鐫刻于大門兩旁立柱之上。主殿外觀以灰黑色調為主,配以棕色雕花門窗,殿門上方懸掛燙金“楊公祠”匾額。殿內,灰地白墻配以棕黑色的木質圓柱及屋頂,莊嚴肅穆。殿內東側墻壁上置有展板,介紹“明代第一諫臣”楊繼盛的生平事跡。在院子東西兩側是兩間配殿和兩間配房。

      楊公祠主殿內設置了四座銅像,格外引人矚目。主殿正中央為楊繼盛銅坐像,高約三米,重逾一噸,目光凝重,威嚴端莊,再現了一代諫臣的忠義氣質。楊繼盛銅像階下分置有三座銅跪像:在東側的一座為明代奸相嚴嵩,西側的兩座跪像一為仇鸞、一為嚴嵩之子嚴世藩。

在修繕楊公祠的過程中還發(fā)現了七通古碑,為保留原有風貌,所有的石碑基本按照發(fā)現位置安放。最大的兩通石碑分立在主殿兩側,東側的一通為“重建敕賜旌忠祠碑”,碑額上刻有四條栩栩如生的盤龍。該碑于2013年6月25日發(fā)現,碑文詳細記載了楊繼盛的生平,以及皇帝御批修建“旌忠祠”的歷史,由明代大學士、保定人孫承宗撰寫。主殿西側立有修復完好的“隆慶碑”,經考證為隆慶二年時的清苑知縣張元善所立,碑文主要是對楊繼盛孤忠美德的贊美。

      楊繼盛遺存有相當數量的書法作品,有的甚至流傳海外。楊繼盛《趙彥昭詩軸》紙本行書164.3×45.7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楊繼盛《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龍灣韻》紙本行草書28×68.5cm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楊繼盛《謫所苦陰雨述懷》紙本行草書32.5×60cm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楊繼盛《記開煤山稿》紙本行書32×56cm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楊繼盛《謫所寄王世貞詩札》紙本行書32×56cm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如今的河北省博物館收藏有保定的明清各代名儒、名宦、學者的墨跡、遺物2000余件,其中有楊繼盛的諫草,自書年譜,孫奇逢的著述手稿,趙南星的書信稿等。如今在故宮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容城縣楊繼盛故里等地,留存有多幅楊繼盛畫像,這些畫像大多繪制于明代,十分珍貴。

      楊繼盛檔案在20世紀就已列入中國歷史文獻名錄,是全國檔案館系統的鎮(zhèn)館之寶,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稐罾^盛遺書及后人題字》是國家重要文物,被第一批收錄到《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中。

      楊繼盛遺書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其臨刑前夜。內容系楊寫給妻、子的兩封書信真跡。楊繼盛高尚的人格廣為后人頌揚,達官政要、學者賢人觀看楊繼盛遺書,無不表達敬賢之意、仰慕之情?,F收藏于河北省容城縣國家檔案館的楊繼盛遺書長卷,包括遺書真跡及后世(至1935)人物手書的126個題跋,其中不乏赫赫有名人物,如劉墉、紀曉嵐,帝師翁同龢、陳寶琛,直隸總督袁世凱、民國總統徐世昌等。光緒三十年(1904)八月,直隸總督袁世凱拜讀明代諫臣楊繼盛遺書并題跋:牛衣不泣王京兆,刻鵠休稱馬伏波。就義從容訣妻子,丹心碧血抵難磨。諫草遺亭大道邊,每過墓道輒潸然。鈐山尺集無人讀,一紙家書五百年。光緒甲辰八月項城袁世凱敬題。

      2015年2月,《楊繼盛遺書》由保定市國家檔案館和容城縣國家檔案館編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保存460年的這一珍貴文獻得以與世人見面。當年9月,由張會來主編的《楊繼盛遺書題跋釋讀》一書也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楊繼盛在戲曲、音樂方面也有著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2005年,在北京榮寶公司的拍賣會上,一張來自鄭板橋家鄉(xiāng)的明代“寒泉漱石”稀世古琴,以高達60萬至100萬的估價引人注目。后經反復鑒定和考證,專家們們斷定此琴竟為楊繼盛所制、鄭板橋珍藏。中國古琴協會秘書長楊青解釋說,刻在琴上的詩句,是鄭氏對這張琴的評價,鄭板橋認為此琴聲音高雅而無俗調,沒有絲毫箏、琵琶的俗音,“從這張琴現有的音色來看,當年鄭氏的評價準確妥帖,十分內行。”

       早在明代嚴嵩父子伏法后不久,夏言、楊繼盛等10位忠義之士與奸臣嚴嵩父子斗爭的傳奇劇《鳴鳳記》即被搬上了舞臺。近年來,由保定市河北梆子劇團編排的河北梆子《萬古丹心楊繼盛》曾經在保定大劇院成功上演,引起觀眾共鳴。

       楊繼盛的一首詩,道出了他平生的志向:

飲酒讀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是晴天。

男兒欲到凌波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明朝彈劾權相嚴嵩的義士楊繼盛的節(jié)操風骨和學養(yǎng)文德一脈相承,正是浩然正氣的英雄本色,這種精神、這種楷模力量,在整個燕趙大地,世代傳承,成就了慷慨悲歌、重信尚義的人文精神,成為燕趙兒女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的文化基因。

1984年保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

楊繼盛畫像

楊繼盛書法作品之一

楊繼盛使用的笏版

被文物專家鑒定為楊繼盛制作的古琴

       位于皇華館的楊公祠,原稱楊山公祠,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清代曾重修)

皇華館楊繼盛祠堂大殿及院落

位于大金線胡同的楊公祠